但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多处工厂关停,供应链本地化获得了力度更大的推动。
来源: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严大洲数据来源:CPIA,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近期新疆陆续有三家多晶硅企业发生大小事故,对多晶硅原材料的供应产生一定影响,加之接下来7月将有几家硅料企业检修和设备维护,当前多晶硅涨价氛围浓厚。预计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约4.5万吨,总供应量达到19.8+4.5=25.3万吨。
产业整合正快速推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加速退出。根据统计,2020年全球太阳能多晶硅在产企业15家,产能月66万吨,产量约25万吨,中国在产企业11家,有效产能46.6万吨,产量20.53万吨。排名靠后的企业因为盈利能力降低,多数企业产能基本减少,减产、停车甚至退出。严大洲表示,预计2020年底全球多晶硅总产能达到70.5万吨,半年产量27.1万吨,其中中国有效产能将达到55万吨,预计产量19.8-23.7万吨。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多晶硅生产商产能之和达到55.2万吨,占比81.8%。
另一方面,国外多晶硅企业生产情况也不乐观,REC、Hemlock退出前十,韩国OCI放弃国内年产5万吨太阳能多晶硅生产,改产0.5万吨半导体多晶硅。随着东方希望、通威等新产能的加入,有望带来产量增加。全年新增光伏并网装机有望突破40GW,甚至有望靠近45GW,他表示,这也符合国家能源局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保持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的要求。
刘译阳认为,今年竞价项目前期准备比2019年更充分,而且建设时间也相对宽裕,前期工作会开展得更顺利一些,所以今年应该是光伏发电在过去几年来中的大年。而且一线企业基本保持了满产满销的状态。光伏們主编王超认为,今年电网消纳的困难可能会更加突出。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也在大干快上的行业态势中越发凸显。
在出口方面,1-5月光伏组件出口量达到了27.7GW,与去年同期的28.2GW基本持平。平价问题和补贴拖欠问题都迎来了转折点
2015年8月13日,欧盟对华涉案产品作出反吸收终裁,修改对涉案产品原审终裁确定的反倾销税,其中单独税率为17.5%~75.4%,普遍税率为67.1%。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ex7007 19 80(TARIC 编码为700719 80 12、7007 19 80 18、7007 19 80 80和7007 19 80 85)。2019年5月14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2014年5月14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作出反倾销终裁,开始正式对华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0.4%~36.1%。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报道:2020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Solar Glass)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决定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17.5%~75.4%(详见下表)。本次日落复审调查期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分析期为2015年1月1日至本案调查期结束2019年5月14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报道:2020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Solar Glass)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决定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17.5%~75.4%(详见下表)。
2014年5月14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作出反倾销终裁,开始正式对华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0.4%~36.1%。本次日落复审调查期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分析期为2015年1月1日至本案调查期结束。
2015年8月13日,欧盟对华涉案产品作出反吸收终裁,修改对涉案产品原审终裁确定的反倾销税,其中单独税率为17.5%~75.4%,普遍税率为67.1%。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ex7007 19 80(TARIC 编码为700719 80 12、7007 19 80 18、7007 19 80 80和7007 19 80 85)
经过几年努力,青海省海西州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商业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光伏、风电规模飞速增长。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发展愿景可期。孙睿 摄康健介绍,近年来,以海西州为代表的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扎实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积极融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太阳能装机511万千瓦,占青海全省大阳能总装机的46%,风电装机329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装机的68%。在海西州为首的新能源新兴产业区域的带动下,青海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国比重8.49%,居全国第一。康健表示,当前,青海广泛推广应用储能技术,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基础坚实、条件具备、前景广阔。
经过几年努力,海西州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商业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光伏、风电规模飞速增长。当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分会储能产业化发展论坛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统计显示,在青海省海西州为首的新能源新兴产业区域的带动下,青海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国比重8.49%,居全国第一;光热发电率先在全国拉开商业化建设序幕,装机居全国第一;光伏利用小时数153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全国首座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电站185座、534万千瓦,接入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一;连续实施绿电9日绿电15日,创下连续多天全部由清洁电力供应的世界记录;2020年5月9日启动的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将连续100天对三江源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进一步扩大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示范效应。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康健24日表示
太阳能装机511万千瓦,占青海全省大阳能总装机的46%,风电装机329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装机的68%。统计显示,在青海省海西州为首的新能源新兴产业区域的带动下,青海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国比重8.49%,居全国第一;光热发电率先在全国拉开商业化建设序幕,装机居全国第一;光伏利用小时数153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全国首座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电站185座、534万千瓦,接入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一;连续实施绿电9日绿电15日,创下连续多天全部由清洁电力供应的世界记录;2020年5月9日启动的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将连续100天对三江源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进一步扩大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示范效应。
经过几年努力,青海省海西州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商业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光伏、风电规模飞速增长。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发展愿景可期。当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分会储能产业化发展论坛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在海西州为首的新能源新兴产业区域的带动下,青海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国比重8.49%,居全国第一。
经过几年努力,海西州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商业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光伏、风电规模飞速增长。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康健24日表示。
康健表示,当前,青海广泛推广应用储能技术,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基础坚实、条件具备、前景广阔。孙睿 摄康健介绍,近年来,以海西州为代表的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扎实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积极融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008年自主研发设计并完成中国首条全闭环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2015年自主研发设计并完成国际首条48对棒加压还原炉万吨级多晶硅单体生产线建设,首次实现电子级多晶硅的低消耗生产;2018年6月份,自主设计研发的氯硅烷直接分解制备颗粒硅中试线正式投用,该技术生产多晶硅电耗较传统工艺电耗降低75%,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同年一、二期产线旧产能升级改造完成,通过对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全面升级,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较十三五末降低40%以上。东川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区,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园区依托已形成的光伏晶硅材料产业基础,以提高光伏多晶硅、单晶硅及切方企业效益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抓创新、推技改、降能耗、减成本、促联合、提效益、扩产能等一系列措施,做强光伏晶硅基础材料产业。
不仅如此,2008年企业还建成了西北五省首个半导体级ICPMS超净实验室,并于2013年通过CNAS认可。走进东川工业园区金硅路1号亚洲硅业所在地,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映入眼帘!亚洲硅业从2008年建成投产的一期多晶硅项目开始,发展为如今的三期项目,还原炉历经了从一期时的12对棒、18对棒、24对棒,到二期项目中的全24对棒,如今三期项目已达全48对棒,并将一期的12对棒和18对棒全部升级为36对棒,随之产能实现了从年产2000吨、3000吨到万吨级的跨越,如今已经达到了20000吨,公司总工程师宗冰说道。近年来,亚洲硅业每年以4%以上的研发投入支撑创新活动。此时此刻,也许您家的用电,就来自于光伏发电!从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今年青洽会,我省首次将绿电活动延长至100天,再创世界纪录!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光伏产业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实现青海光伏产业弯道超车,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为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作出贡献,西宁全力建设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发力奔向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
园区发挥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多晶硅达到产能约为2.25万吨;单晶硅产能约为7000吨;切片产能约为600兆瓦;光伏电池产能约为500兆瓦;光伏组件产能约为900兆瓦;光伏组件铝边框产能约为450万套;光伏支架产能约为1.5万吨一个个企业砥砺前行在发力奔向全国重要光伏制造中心的道路上,园区一个个光伏行业企业砥砺前行,付出了巨大努力。新产业支撑新引擎,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光伏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已风生水起,西宁光伏产业发展必将走上集群化发展之路,未来的西宁必将光彩夺目。
拥有目前全球多晶硅行业最高水平的模拟仿真计算中心,与俄罗斯STR公司(德国瓦克模拟仿真供应商)、清华大学在模拟仿真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小高地崛起为了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我市依托全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在东川工业园区,聚集着亚洲硅业、黄河水电新能源、阳光能源、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拓日新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产业,形成了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条,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园区发挥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多晶硅达到产能约为2.25万吨;单晶硅产能约为7000吨;切片产能约为600兆瓦;光伏电池产能约为500兆瓦;光伏组件产能约为900兆瓦;光伏组件铝边框产能约为450万套;光伏支架产能约为1.5万吨一个个企业砥砺前行在发力奔向全国重要光伏制造中心的道路上,园区一个个光伏行业企业砥砺前行,付出了巨大努力。走进东川工业园区金硅路1号亚洲硅业所在地,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映入眼帘!亚洲硅业从2008年建成投产的一期多晶硅项目开始,发展为如今的三期项目,还原炉历经了从一期时的12对棒、18对棒、24对棒,到二期项目中的全24对棒,如今三期项目已达全48对棒,并将一期的12对棒和18对棒全部升级为36对棒,随之产能实现了从年产2000吨、3000吨到万吨级的跨越,如今已经达到了20000吨,公司总工程师宗冰说道。